我国肝癌防治形势严峻,这些高危人群要警惕!早期症状是啥?
我国肝癌防治形势严峻,这些高危人群要警惕!早期症状是啥?
原发性肝癌是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根据中国最新癌症数据,肝癌已成为我国第四位常见恶性肿瘤和第二位肿瘤致死病因
肝区不适往往被视为肝病可能出现的早期信号。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结果错过了治疗肝癌的最佳时期。现在,我们将对肝癌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阐述。
高危成因
乙肝病毒长期侵袭人体,对健康极为有害。这种病毒感染会导致慢性炎症,若炎症反复发作,最终可能引发肝硬化。肝硬化若继续恶化,还有可能转变为肝癌。在我国,因乙肝导致的肝癌病例并不少见。尽管现在有抗病毒治疗手段,有效降低了肝癌的发病率,但这一风险并未完全消失,这警示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筛查监测
我国发布的肝癌诊疗指导文件指出,对于那些存在较高风险的人群,推荐使用超声波成像技术配合甲胎蛋白AFP检测来进行监测和筛查,并且这类人群至少每六个月应接受一次这样的检查。不过,超声波检查会受到不少因素的影响,其结果的一致性也不够理想,因此它更适合用于健康体检、初次诊断以及后续的跟踪观察。以高风险群体中的老张为例,每次体检时,他都能通过超声波检查对肝脏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CT的作用
CT扫描能够清楚呈现肝脏病变的确切部位、数量和尺寸等细节,这对判断肿瘤是否扩散极为关键,同时也为医生提供了较为详尽的诊断资料。然而,CT在探测微小病灶时的敏感度不够,同时也有辐射暴露的风险。在实际应用中,CT常被用来衡量肝癌局部治疗效果,例如在介入治疗后,可用于观察肿瘤内碘油的分布状况。此外,CT在判断肿瘤是否可以切除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MRI的优势
MRI检查不产生辐射,能够对肝脏中的微小病变进行高灵敏度和精准的探测,因此在局部治疗后病情评估上显得尤为可靠。尤其是动态增强MRI,在识别早期小肝癌方面表现突出,对于血管侵犯等问题的判断也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肝癌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影像学手段。现在,许多医院都普遍采用这一方法来对肝癌患者的病情进行精确评估。
其他检查的补充
PET-CT扫描能详尽呈现人体各器官的健康状况,并提供了大量资料,尤其在疾病分期的准确性上表现突出。而且,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精确性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但是,某些检查在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上有所欠缺,因此它们可作为辅助手段,以补充诊断信息。
重视筛查治疗
对那些肝癌风险较高的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十分关键,这样做有助于及早发现病症,及时进行医治,进而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若确诊为肝癌,患者可进行PET-CT全身扫描。医生会依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制定多种治疗方案。我们理应重视肝脏健康,并按照相关指导原则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你周围是否有人属于肝癌高风险群体?赶快将这篇文章分享出去,让我们共同关注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