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世界哮喘日:丁香园联合策划哮喘诊疗陷阱病例剖析活动
2025年5月6日世界哮喘日:丁香园联合策划哮喘诊疗陷阱病例剖析活动
2025 年 5 月 6 日将迎来第 27 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让吸入式治疗惠及所有人」。为响应主题、提升临床医生哮喘诊疗水平
在当下的临床环境里,哮喘诊断和治疗时存在着不少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丁香园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携手特别策划了【陷阱病例剖析】活动,该活动能够为提升医生的诊疗水平给予重要帮助。
咳嗽变异性哮喘初诊
有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最近1周咳嗽的频率增加了,晚上会被咳醒,没有痰或者只有少量白色的痰。到医院检查之后,血常规是正常的,CRP也是正常的,胸部CT显示肺纹理增多,没有实质病变。转入呼吸专科进行评估,支气管激发试验呈阳性(FEV1下降了22%),考虑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给予吸入布地奈德 - 福莫特罗治疗8周,症状有了明显改善。此病例提醒医生初诊即使无喘息,也不能排除哮喘。
初诊认知误区
初诊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没有喘息表现就不用考虑哮喘的可能性,这种想法是错的。就像这个患者,一开始没有典型的喘息症状,不过后续检查后被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没有做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者PEF变异率监测,也会对咳嗽病因的判断造成影响。要是一开始就用抗生素治疗慢性咳嗽,是不符合规范的,还可能耽误正确的治疗。
哮喘进展难题
还有一位患者,55岁,确诊哮喘已有8年,其症状最初是夜间咳嗽、喘息,后来发展成活动后气促,白天会感到胸闷憋气。近半年来,他多次前往急诊就诊,还住了2次院,接受了吸氧、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出院后,按照专科医生的建议,使用了吸入布地奈德 - 福莫特罗和孟鲁司特,但效果不太理想,生活受到了限制。该患者有尘螨过敏史,没有其他共病。
治疗方案争议
在治疗方面,有人觉得该患者处于4级治疗阶段,口服激素是接下来的首选办法,然而长期持续口服糖皮质激素并非是唯一的选择,而且也不一定对稳定症状有好处,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探寻其他治疗升级的途径,不能只是单纯依靠口服激素。
急性发作诊疗
还有一位患者,36岁,确诊哮喘5年,平常病情控制得不错。这次急诊时,医生认为是“哮喘急性发作合并感染”,就给做了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吸入布地奈德处理,还用了静脉注射头孢曲松来抗感染。但实际上,没有感染证据就静脉用抗生素,这不符合哮喘急性发作的诊疗规范。关键是入院后要继续进行规律的ICS - LABA治疗 。
急发规范偏差
患者病情稳定,却遭遇不合理用药情况,这暴露出临床医生在哮喘急性发作诊疗方面存在偏差,比如没有感染证据就使用抗生素,这不但可能致使抗生素被滥用,还可能耽误哮喘本身的治疗,只有遵循诊疗规范,结合患者实际状况准确判断,才能够实现有效治疗。
重度哮喘挑战
有一位患者,44岁,确诊哮喘已10年,近两年症状频繁发作,多次住院,使用多种药物都无法有效控制。近1月症状加重,活动受到限制,于是转诊进行生物靶向治疗评估,最终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重度,2型炎症表型不明确)。
生物疗法考量
对于该患者,考虑采用加入抗IL - 5R生物制剂的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有特定的给药方案。不过,在使用生物制剂之前,应该优先识别哮喘炎症表型,通过这样做,才能够选择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进而提高治疗效果,避免资源浪费。
活动价值凸显
丁香园举办的这场【陷阱病例剖析】活动很及时,它收集了这些典型的哮喘诊疗病例,能让临床医生直观看到不同病情下容易出现的错误,还能看到陷阱,通过对病例进行分析解读,能帮助医生积累经验,进而提高诊疗水平。
经验提升关键
这些病例包含了不同病程的哮喘患者,也包含了不同症状的哮喘患者,从初诊的判断,到治疗方案的选择,再到急性发作的处理,以及重度哮喘的生物治疗,都为医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参考。医生剖析这些病例后,能够更好地掌握哮喘诊疗的要点,在实际工作中减少误判,也减少不当治疗。
大家在临床工作当中,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容易让人产生误判的哮喘病例?要是您认为这篇文章有价值,可别忘了点赞,也别忘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