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虚汗的原因与治疗

端午时节养生:防治未病、疗养心神的端午习俗智慧

端午时节养生:防治未病、疗养心神的端午习俗智慧

来源:央视财经 端午时节,天气湿热,蚊虫滋生,人们容易出现口舌生疮、心慌胸闷、烦躁失眠的状况。此时养生保健需注重防治未病、疗养心神。端午习俗里的养生智慧端午节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端午节将至,气温高且空气湿润,蚊虫横行,让人感到不快。然而,古人的端午节传统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之道。接下来,我们将揭开这些养生之道的神秘面纱。

吃粽降火健脾

端午节习俗中,吃粽子是重要一环。粽子的叶子通常由芦苇、竹子或荷叶编织而成。芦苇叶能清热润喉,竹叶能清热解郁,荷叶则有清热利湿、调和脾胃、安神宁心的作用。糯米则有助于补气养脾。在端午节时,由于阳气旺盛,人们往往食欲不佳、容易上火了。而粽子能帮助健脾开胃、消暑去燥。例如豆沙粽,它甜而不腻,口感顺滑,能有效提升食欲。

端午节来临,众多家庭纷纷动手制作粽子。他们精心挑选翠绿的粽叶,包裹着糯米和各种馅料,经过一番蒸煮,粽香弥漫。家人团聚,共享这诱人的粽子,既温馨又对健康大有裨益。以嘉兴的肉粽为例,其内含肥瘦适中的五花肉,与糯米搭配,美味又养生。

香囊防病强体

端午节习俗中,人们习惯挂上香囊。香囊内装有中药粉末,利用药香来抵御疾病,提升身体抵抗力。常用的药材包括藿香、紫苏、丁香等。这些药材散发出的香气不仅能驱赶蚊虫,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感冒等病症。

孩子们带上香囊十分适宜,这不仅让节日气氛更加浓厚,还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在2023年的端午节,南京夫子庙附近,众多家长都给自家孩子挂上了色彩缤纷的香囊。这些香囊既精致又小巧,上面绣着富有吉祥寓意的图案,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延续了端午节的传统养生习俗。

龙舟畅气强心

端午节有许多传统,其中不少与体育运动息息相关,尤其是龙舟比赛特别吸引人。在端午节期间,适度的运动对身体非常有益。龙舟比赛不仅能促进全身气血的流通,还能增强心肺功能。在广东东莞,每年端午节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龙舟赛事,众多队伍激烈竞争。参赛者们齐心协力划桨,步伐一致地向前划行,彰显了他们的团结与活力。

运动要讲究分寸。夏天进行运动不宜太剧烈,否则容易导致出汗过多,进而引发脱水、心跳加速、身体疲乏等问题。适当的运动应使汗水适度,感觉轻微疲劳即可。以端午节为例,那时进行慢跑或散步就很适宜,这样既能增强体质,又不会感到过分劳累。

端午养心正当时

中医学中,心被誉为“阳中之太阳”,与夏日阳气紧密相关。端午时节,阳气旺盛,正是保养心阳的佳期。若夏季忽视养心,易引发诸多病症。这些症状可能表现为心慌、睡眠不佳、梦境增多、记忆力减退、头晕目眩、面色晦暗,以及唇舌色淡、脉搏弱而无力。归脾丸则能调和脾胃、补益气血、增强心脏功能、强健身体。

夏天需要特别关注身心调养。尤其在端午节时节,许多人会经历情绪波动,心情起伏,睡眠质量也会下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心神的养护,并实施一些方法,比如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让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

心火调理有方

心火过旺会引起情绪不安、睡眠不佳、口腔溃疡、尿液颜色加深以及排尿疼痛等症状。在舌诊时,舌头会呈现红色并有刺痛感,脉象上则表现为心跳加速。若要缓解心火,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交合汤中的人参、熟地、黄连和肉桂的搭配,能帮助清除体内虚火,同时补充肾水。对于吃得过多、睡得不好的孩子,选用灯芯草、甘草、麦冬和生地搭配更为合适。

请注意,心火有虚火和实火之分,它们的产生原因各不相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建议您前往医院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2022年夏日,小李因口腔溃疡和情绪不安,向医生寻求帮助。经过检查,医生诊断出他心火较旺,并依据他的实际情况开具了药方。经过一段时间的用药,小李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安神汤助安眠

夏天总感觉汗多,睡不好,喝点养心安神的汤能缓解这些烦恼。这汤里有甘草、小麦、红枣、龙眼肉和酸枣仁,加水煮开就能喝。对更年期失眠多梦、情绪起伏大的人,还有产后血虚、睡眠质量不佳的人特别有帮助。刘女士产后睡眠一直不好,喝了这个汤,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了。

端午节将至,适量喝点养心安神汤,有助于减轻身体不适,使人在酷暑中仍保持活力。这时,大家不妨尝试这个简便的药方。

端午节快到了,你打算试哪种保健方式?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和转发!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