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小贴士

62岁陈女士反复晕倒,原来是窦房结病变,无导线起搏器救了她

62岁陈女士反复晕倒,原来是窦房结病变,无导线起搏器救了她

极目新闻通讯员 刘姗姗突然眼前一黑、晕倒,这样的惊险瞬间在62岁陈女士(化姓)的生活中反复上演,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竟是心脏电活动的“最高指挥官”窦房结出现了病变

陈女士突然昏厥,状况非常紧急,她这个62岁的人就屡次经历类似的危险状况,后来发现病因是心脏的关键部位窦房结出现了故障,好在医生运用了先进的医疗技术,最终保住了她的性命。

惊险晕厥困扰

陈女士以前日子过得很安稳,可是后来她经常突然感觉视线昏暗,身体也失去知觉。她刚开始对这些现象不太在意,等到这些症状越来越明显,她才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的心内科做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表明她的实际身体状况,她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夜间心跳最慢达不到三十次每分钟,而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钟通常在六十到一百次之间,这表明她的心脏确实有“停跳”的可能性。

病因专业解读

该院心血管内科王龙副主任医师表示,心脏的窦房结负责主要调节功能,一旦这个部位出现异常,心跳信号就会紊乱,无法正常传导,进而引起心动过缓。由于心跳过缓,大脑和身体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会明显减少,陈女士因此会经历眼前昏暗、头晕目眩等不适,严重时甚至可能突然晕厥,危及生命。这种情况就像一个乐队失去了指挥,演奏过程变得混乱不堪。

传统治疗顾虑

据说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维持心跳正常,陈女士心里面开始拿不定主意了。那种传统的带导线的起搏器,需要在胸口切个小口子做口袋,手术之后不能随意拉扯,也不能使劲挥动胳膊,否则导线可能会移位或者断裂。陈女士平时喜欢活动,可不想被这些给限制住,所以对于治疗方案犹豫不决。

先进方案抉择

了解到患者目前的健康情况,心血管科的王龙副主管以及团队进行了仔细的探讨。由于陈女士的心房节律状态十分理想,因此她适合植入一种单心房主动固定式无导线起搏器。这种起搏装置体积非常小巧,外形类似微型胶囊,在植入过程中无需借助导线,而是通过主动固定装置直接固定在心房位置上。做完手术后,身体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恢复得很快,而且可以正常参加体育活动。

成功手术过程

_心脏胶囊术是什么手术_胶囊心脏起搏器价格

心血管内科的主任陈曼华主任医师和周逸主任亲自负责,王龙副主任医师带领的队伍迅速展开行动。他们挑选股静脉作为微创的入口,顺利安放鞘管,然后将导管精确送达右心耳部位。利用起搏器特殊的双螺旋构造,它被牢固地固定在右心耳的根部。所有监测数据都很理想,手术顺利完成,整个行动仿佛一场周密的计划取得了圆满的成果。

术后良好效果

手术完成后,陈女士的心脏恢复了正常的搏动节律,不久便成功出院了。据了解,此次手术是湖北省首次实施“单心房主动固定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这种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的起搏器植入方式不同,它为患有心脏节律障碍的患者提供了创伤更小、定位更精准、更贴合个体需求的诊疗方案。医生提醒,这种心脏毛病往往不易发现,老年人要是经常觉得头晕眼花、视线模糊或者猛地晕倒,千万不能轻视,必须立刻去医院做检查。

你周围有类似情况的长者吗?他们一般会怎么做呢?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多些点赞和分享。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