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需警惕!手足口病发病率升高,这些症状要注意
春夏交替需警惕!手足口病发病率升高,这些症状要注意
春夏交替,气温越来越高,手足口病发病率也呈现升高趋势,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升高。
季节变换后气温慢慢变暖,儿童手足口病的出现频率开始增加,校园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容易爆发疫情,家长和教职员工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
手足口病概况
手足口病属于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所导致,五岁以下的儿童群体是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的副主任医师郭欣提出,家长需要加强对孩子手部、脚部以及口腔等部位的留意。从感染发生到出现病症大约需要经过两到十天的时间,通常情况下是三到五天。这种疾病比较容易在人员聚集的场所,比如学校以及托幼机构等地方进行传播。
早期症状判断
感染发生后的第三到第五天,小孩可能会感到体温略有升高,嘴巴里会分泌过多唾液,喉咙会觉得疼痛,手上脚上或者屁股上也可能长出小疙瘩。大人需要认真看看孩子嘴里和皮肤上有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手心脚心或者屁股上起了小红点,就要小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只要看到这些表现,就要开始关注孩子接下来怎么样了。
临床表现特点
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嘴里会长水泡,手脚和屁股上会出现小红点或小水泡,有时还会咳嗽、鼻子塞、不想吃东西。孩子的病情一般不严重,会自己慢慢好,通常过7到10天就能完全恢复。而且这种病引起的水泡不会结痂,也不会留下疤痕,所以家长不用太担心水泡破掉会留疤。
特殊情况说明
有些特殊的血清种类会导致皮肤出现大面积的疹子,大约在两到四周的时间,可能会发现指甲开始脱落,不过经过一至两个月,指甲会恢复正常。当家长碰到这样的情况时,不必过分担心,只要进行适当的照料就可以了。但如果孩子表现出精神萎靡、容易困倦等情况,说明病情正在恶化,应该立刻带去医院就诊。
及时就诊建议
通常在第一个到第五天期间,状况可能迅速恶化,如果孩子表现出精神萎靡、脸色发白等现象,家长需要立刻带孩子去看医生,在需要的情况下住院接受治疗,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能让孩子更迅速地恢复健康,降低出现其他问题的可能性。
居家护理要点
病人和潜伏期带菌者都有可能传播疾病,在出现症状后的七天里,传染性最为严重。在家中照顾时,需要让生病的孩子多喝白水,增加液体摄入量。不建议使用漱口水或消毒液,可以用白水或者生理盐水帮孩子漱口。在疾病流行的时段,最好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通风不良的地方,应该支持在十二个月大之前完成疫苗接种。
有人带孩子时,是否碰到过手足口病?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好,记得点个赞,也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