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虚汗的原因与治疗

宝宝退烧后一直出虚汗的原因及处理方式,你知道吗?

宝宝退烧后一直出虚汗的原因及处理方式,你知道吗?

宝宝退烧后一直出虚汗可能与体温调节功能未恢复、体内水分不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感染后虚弱、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宝宝退烧之后,却一直不断地流汗,这让家长们感到非常担忧。这种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又应该怎样处理呢?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体温调节功能未恢复

发烧期间,孩子的体温调节系统会变得异常活跃,仿佛内部能量急剧释放。即便体温恢复正常,排汗功能仍会保持高度运作,不断通过出汗来调节身体温度。例如退烧后的两三天里,孩子的前额和背部往往湿漉漉的。这种情况下,室内环境温度以22到24度为宜,孩子的衣物和被褥不宜过多过厚。假如孩子手脚发凉,可以让他泡温水脚,这样有助于改善四肢血液流通,让循环恢复正常。

有些家长可能会因为害怕孩子再次着凉,就给孩子穿得非常厚重,这样反而导致孩子出汗增多。实际上,应该根据情况增减衣物,让孩子身体能够自由“呼吸”,这样才更有助于体温调节能力的恢复。

体内水分不足

宝宝体温急剧升高时,身体会流失许多水分,这部分水分主要经由呼吸和皮肤流失掉。退烧之后,宝宝很容易因为水分补充不足而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家长需要特别注意,每隔两小时就给宝宝喝5到10毫升的温水,或者喂一些口服补液盐。如果是用母乳喂养,就要适当增加喂奶的次数。

有些孩子发高烧之后,小便量会显著减少,而且尿液颜色发深发黄,这是身体需要水分的提示。如果马上给他们补充液体,小便的排量就会慢慢回到正常水平。但如果一直不去关注,孩子就有可能脱水,那样问题就严重了。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病毒侵入可能使婴儿的下丘脑体温控制部分暂时失灵,造成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宝宝睡觉时会大量出汗浸湿枕头,但体温测量结果正常。有个孩子生病后,夜间睡觉总是汗流浃背,家长非常担忧。后来采用小儿推拿的捏脊方法,每天进行三次,每次持续五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出汗过多的情况得到显著缓解。

小儿推拿是中医里一种比较温和的调理方式,能够辅助宝宝神经功能的恢复过程。家长们进行操作时,动作必须轻柔,如果自己不太掌握技巧,最好先请教有经验的人。

感染后虚弱

倘若孩子得了肺炎链球菌引发的感染,即便康复,身体仍会维持高能量消耗。此时,孩子的身体状况类似长跑后的人,必须补充营养。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例如蛋黄糊、肝末,同时也要添加维生素B群。

如果婴儿的虚汗现象连续七天以上没有好转,建议送医检查血液指标,以判断是否贫血。部分宝宝在生病期间体质下降,饮食摄入不足,容易发生贫血,及早察觉并干预,有助于孩子尽快康复。

药物副作用

解热药,比如布洛芬的混悬液或者对乙酰氨基酚的滴剂,有时候会让小宝宝出现短时间出汗增多的情况。家长需要关注用药时间和出汗多少之间的联系。通常情况下,停用药物之后,这种状况会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减轻。不过,需要注意,如果需要多次使用退热药,每次用药之间要间隔四到六个小时,一天的总次数不能超过四次。

有个家长急着给孩子退热,短时间内连续多次喂了退热药,孩子随后大量出汗,人也显得没力气了。因此,用药必须小心,务必依照药品说明书的指示来。

日常护理与就医建议

大人每天都要记下孩子什么时候出汗,以及和做什么活动有关,要给孩子穿透气吸汗的棉质内衣,并且要经常换洗。保持孩子皮肤干净干燥可以防止长痱子,在脖子、胳肢窝这些容易出汗的褶皱地方可以抹点氧化锌软膏。如果孩子出汗多,还显得没精神,小便变少,或者又发烧了,一定要马上去医院儿科看看,检查是不是得了心肌炎、结核病这类病。

孩子康复期间,不要让他进行大运动量活动,可以慢慢延长在室内的游戏时间,务必确保睡眠足够,这样做更有利于身体修复。

各位家长,当你们的孩子退烧后出现虚汗现象,你们还遇到过其他什么状况?请在评论区进行交流,同时不要忘记给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