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新研究:分析近50万参与者,探究乳制品与肝病关系
哈佛大学新研究:分析近50万参与者,探究乳制品与肝病关系
从牛奶到酸奶、奶酪,种类繁多,它们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 那么,牛奶、奶酪和酸奶,到底对肝脏是好是坏?最近的研究太多了,有的好,有的不好,那到底什么情况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乳制品在饮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过,牛奶、奶酪和酸奶等乳制品对肝脏的作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话题始终存在分歧。直到4月28日,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通过一项规模宏大的研究,为我们揭开了一部分事实真相。
研究背景与规模
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公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成果,其研究范围之广令人称奇。这项研究汇聚了近五十万名志愿者,对他们进行了长达十五年的健康状况追踪。研究重点分析了各类乳制品摄入量与慢性肝病死亡率及肝癌发生率之间的关系。鉴于其长时间的追踪和庞大的样本量,该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极高。
乳制品类型划分
本研究对乳制品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区分出高脂和低脂两大类别。高脂乳制品涵盖了全脂牛奶、普遍的奶酪、奶油以及冰淇淋等多种产品。与此同时,低脂乳制品与高脂乳制品在界限上十分清晰。这样的分类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探究不同脂肪含量的乳制品对肝脏可能造成的不同影响。鉴于脂肪含量的差异,它们在人体内的代谢路径和作用效果也可能不尽相同。
高脂乳制品的危害
研究结果表明,大量食用高脂乳制品与慢性肝病的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对于每周摄入量少于3.5份的人群,若每周摄入量增加到21份及以上,他们的死亡风险将增加51%。尤其是高脂牛奶,若每周饮用量超过14份,其慢性肝病死亡风险将是不饮用者的两倍以上。这些数据令人震惊,充分揭示了高脂乳制品对肝脏健康并无益处。
低脂乳制品的益处
相反,食用大量低脂乳制品似乎有助于降低慢性肝病的死亡率。那些每周至少摄入21次低脂乳制品的人群,他们的死亡率比每周摄入不足3.5次的人群降低了38%。同样,这一降低死亡率的趋势在低脂牛奶的摄入上也十分显著,每周饮用14次以上的人群,与不饮用者相比,死亡率下降了46%。从这个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适量食用低脂乳制品,对于维护肝脏的健康状态是有益的。
酸奶的作用
酸奶虽未像高脂肪或低脂肪乳制品那般备受瞩目,却同样具备其独到之处。那些每周至少摄入四次酸奶的人群,其慢性肝病死亡的风险似乎有所降低。酸奶中含有的益生菌等有益成分,或许对肝脏健康有益,但这一观点尚需更多科学研究的验证。
对肝癌风险的影响
研究结果揭示,牛奶的摄入量,尤其是高脂牛奶,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每周饮用牛奶不足3.5份的人群(即便他们并非完全不喝),他们患上肝细胞癌的几率比完全不喝牛奶的人高出45%。相反,对于那些每周饮用牛奶14份以上的人来说,这一风险更是增加到了61%。至于那些低脂乳制品、酸奶还有奶酪,它们与肝癌的整体风险,还有肝细胞癌的风险,并没有明显的联系。
总体来说,各类乳制品及其脂肪比例对肝脏的健康状况有着明显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预防慢性肝病和肝癌,挑选低脂肪的乳制品确实是一种更为理智的决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购买牛奶时,是否更倾向于选择低脂的?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