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代海洋三叶虫体型演化研究填补无脊椎动物了解空白
古生代海洋三叶虫体型演化研究填补无脊椎动物了解空白
IT之家 5 月 3 日消息,生物演化的模式和动力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核心问题。体型(body size)是最直观、最基础的生物演化特征
生物演化的奥秘一直吸引着科学界去探寻,尤其是生物体型的演化机制,近期,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针对三叶虫体型展开了研究,还获得了新的发现。
研究背景
生物演化的模式是科学界关注的重点,生物演化的动力也是科学界关注的重点,体型是生物演化的基础特性,体型和生活环境紧密相连。然而当下,我们对多数无脊椎动物类群体型演化的认知非常有限。在中国,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地球 - 生命系统早期演化团队”,决定把重点放在三叶虫上,通过这样做来填补这方面的知识空缺。
三叶虫的选择
三叶虫在古生代早期的海洋里极为繁盛,它演化速度快,物种多样,体型跨度极大,小至2毫米,大到700毫米。这些特性使三叶虫成为研究古生代早期动物体型演化的理想对象。研究团队打算通过对三叶虫的研究,深入探究古生代早期动物体型演化背后的奥秘。
研究过程
团队为开展研究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测量了来自全球1091个三叶虫属的4732个成年背壳体型值,还创建了全球寒武纪和奥陶纪三叶虫体型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数据量目前是最大的,时间分辨率也是最高的,这一庞大且精细的数据库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体型演化重建
团队以先前创建的数据库作为基础,结合定量分析,在平均大约3个百万年的时间尺度上,重建了古生代早期三叶虫的体型演化历史,经过分析,首次揭示出古生代早期三叶虫体型具有幕式演化特征,这一发现为研究三叶虫体型演化开启了新的视角。
影响因素探索
团队在探究三叶虫体型演化的影响因素,发现其演化不符合柯普法则,也不符合伯格曼法则,经过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海水含氧量是调控三叶虫体型演化的关键因素,这强调了氧气在后生动物早期演化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成果发表
该研究成果于2025年5月2日在线发表,发表的期刊是著名学术期刊《科学进展》,这是对研究团队辛勤工作的一种认可,它还为全球科学界提供了关于三叶虫体型演化的新见解。
现在想问一下大家,你认为海水含氧量还会对古生物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要是你对这篇文章有兴趣,那就欢迎点赞,也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