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程序员长期熬夜致脑干出血昏迷15天,康复后分享健康警示:睡得晚VS睡得少,哪种更伤身?
35岁程序员长期熬夜致脑干出血昏迷15天,康复后分享健康警示:睡得晚VS睡得少,哪种更伤身?
近日据海报新闻报道,浙江杭州一位35岁的程序员吴先生(化名)因长期熬夜,导致脑干出血,昏迷了15天。经过紧急救治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自己每天早上7点起凌晨一两点睡。
程序员熬夜脑干出血近期,杭州有位名叫吴的程序员(化名),35岁,因连续熬夜引发脑干出血,陷入了长达15天的昏迷。他习惯于每天清晨七点起床,而深夜一两点才休息。从卧床不起到能够逐步行走,他花费了整整四个月。如今,他的身体状况已大致恢复至病前状态。这次经历让所有人深刻认识到了熬夜的极大危害。
错误的睡眠认知很多人对睡眠有错误看法,以为只要晚睡晚起,且睡眠时间达到八小时,就能保持健康。南京市中医院的妇科主任医师于红娟指出,大家常常忽略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偶尔熬夜或许不会马上觉得不适,但长期下去,会慢慢耗损精力,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中医睡眠时间建议中医认为,从晚上11点到凌晨3点,人应当休息。特别是子时,即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回归的时候,而凌晨1点到3点,睡眠同样重要。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的中医科主任全毅红特别强调,子时和午时,即中午11点到下午1点,是人体最适宜进入睡眠的时段,这对身体的恢复和能量的储存大有裨益。
褪黑素与睡眠时间北京航天总医院医生董文辉提到,通常在晚上9点或10点,大脑会启动褪黑素的分泌。这种激素分泌量的增加,会让人产生疲倦感。而在这个时间段,即晚上10点到凌晨2点,睡眠对激素分泌和身体恢复最为有益。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入睡,对健康非常有益。
专家给出睡眠建议郭兮恒主任强调,每晚的睡眠时间最好在10点到11点之间,最晚不应超过12点,这样才能保证每晚有7到8小时的休息。只有睡得充足,醒来精神焕发,才能算是真正的健康睡眠。此外,睡眠还需保持规律,不应随意更改入睡时间。
调整睡眠的方法逐步调整睡眠模式是能够实现的。如果觉得立刻在晚上10点入睡有挑战,可以先试试提前15到30分钟上床休息。比如说,如果之前是凌晨3点睡觉,早上8点起床,可以先维持这个作息。过2到5天之后,可以把睡觉时间逐渐提前到凌晨2点30分到2点45分。然后持续这样的调整,最终可以过渡到正常的睡眠时间。